当一个去中心化协议在获得行业垄断地位并捕获了大量的利润后,其创始团队是否还能坚持开放共享的 Web3 精神?最近 Opensea 团队的表现,可以说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
不得不说,对于 Opensea 的创始团队来说,当自己创造的协议捕获了大量利润后,选择在华尔街上市确实是一个保护胜利果实的极好办法。但对于支撑起 Opensea 整个交易量的加密社区以及 Opensea 的早期用户来说,上市意味着 Opensea 的未来将不可避免的开始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再是更好地赋能 NFT 社区与建设加密生态。这是对 Web3 开放共享精神彻底的背叛。
对于许多领教过 Web2.0 垄断之苦的 NFT 用户来说,一个坐地收租的新地产商,似乎已经隐然浮现在眼前。
然而真正让从业者感到焦虑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并不为 NFT 交易领域所独有。就在同样处于爆发期的链上衍生品交易赛道中,相似的故事也正在同步上演。
你使用的是真正的 DEX 吗?
在当前的衍生品赛道中,交易量最大的平台无疑为 dYdX 莫属。用户在使用 dYdX 前,只需要通过钱包在链上操作存入保证金,后续的交易与结算过程便不再需要与钱包交互并支付 gas 费。此外,dYdX 在结算速度与交易撮合效率上与中心化平台的体验几乎完全一致。正是凭借其良好的媲美中心化交易平台的使用体验,dYdX 被很多人视为衍生品 DEX 中的绝对龙头。
但问题是,这种媲美中心化平台的用户体验,一定会牺牲掉对 Web3 应用来说最为重要的去中心化属性。那么,dYdX 的基础架构有多中心化呢?
这么说吧,中心化到可以直接定位到亚马逊云服务,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具体机房的程度(官方链接)。就在不久前的 12 月 7 日,亚马逊云服务的大面积故障,导致包括 dYdX 以及 Coinbase 在内的一众交易平台中断服务数个小时。在这次的云计算服务事故中,dYdX 的中心化程度显露无疑。
可以看出,dYdX 这类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并不符合真正的 Web3 应用标准。那么,具体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能被称为真正的 DEX?在我看来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真正的链上交易:只有将核心交易数据保存到链上,才能真正保护用户的资产安全;
2. 高效的订单簿系统:是的,当前主流的 AMM 交易机制,只能勉强支持链上现货交易。而在对高频交易有着更高要求的衍生品交易市场,目前恐怕只有订单簿撮合机制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3. 公平的交易排序机制:要从机制上避免交易抢跑与机器人套利等各种攻击手段,使得普通用户可以与机器人、科学家等真正拥有平等的交易机会;
而以上这些特征,正是 Injective 项目从创立的第一天起便坚守的产品价值观。那么,Injective 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技术将这些产品理念变为现实的?
Injective 的技术架构
相较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Injective 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因此,想要更好地理解 Injective 的各种技术功能,我们需要从更底层的技术架构上进行理解。
(1)应用链
首先,Injective 选择直接开发一条独立的公链来承载上层应用。要知道,当前绝大多数交易平台都是基于智能合约构建的,这主要由于智能合约相较于公链来说在开发上更为简单。但是当交易需求爆发时,智能合约应用却经常会受制于底层公链的有限性能,使得用户的交易成本直线上升。
而 Injective 在一开始,便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直接开发一条专用于交易的公链。这不但使得 Injective 的用户可以独享整条链的交易性能,还使得项目团队能够根据应用需要,灵活地调节 gas 成本与货币政策。也只有这样,Injective 才有底气直接支持用户亟需的订单簿交易撮合机制。
同时,Injective 还选择为公链直接集成以太坊的 EVM 环境。对于用户来说,这样做最直观的好处,便是使得用户不再需要像其他新公链一样下载安装新钱包,保存新私钥。人们只需要利用 Metamask 现有的以太坊地址,便可以直接生成 Injective 交易账户。后续的交易签名等也可以直接通过以太坊的基础设施直接完成,这极大的降低了 Injective 新公链的使用门槛。
此外,选择一个可靠的公链开发框架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选择。在这里,Injective 直接采用了针对跨链需求而推出的 Cosmos SDK 进行开发,在当今跨链变成了刚需的今天,这个选择尤其显得具有先见之明。
(2)Injective Bridge 跨链桥
由于选择了应用链的技术路径,使得 Injective 兼容更多可交易资产成为了一个难题。不像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交易平台可以直接交易以太坊中的资产,Injective 所有的交易资产,几乎都需要通过跨链才能到达 Injective 链上。
因此,必须要构建足够好用的桥,才能为生态带来更多的用户与使用场景。好在基于 Cosmos SDK 开发的 Injective 天然的兼容目前最为主流的跨链协议 IBC。目前,由官方推出的 Injective Bridge 已经通过 IBC 协议成功接入了 Cosmos Hub 以及 Terra 生态。此外,Injective Bridge 也结合了 Peggy Bridge 的技术,支持与以太坊生态的资产跨链。
有了以 Injective Bridge 为代表的跨链基础设施,Injective 未来可支持的交易对也必将越来越丰富。
(3)Injective Hub
上文已经提到,作为一条独立的公链。Injective 生态中的各类组件纷繁复杂,不但有公链中必需的质押、治理等模块,也包含跨链、网页钱包、交易界面等交易组件。如果像其他公链那样,为每一个功能单独设置一个域名及网页前端的话,用户使用起来的体验一定会大大降低。
为此,Injective 开发了一个聚合上述所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将所有用户需要使用的功能聚合在了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这便是 Injective Hub。
从上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在 Injective Hub 中一站式的获取所有与 Injective 生态交互的用户服务入口,使得与公链的交互变得与智能合约应用一样简单直观。
(4)FBA (Frequent Batch Auctions) Model
Frequent Batch Auctions Model 这个名词看起来离普通用户很远,但是依然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下。因为 FBA 交易撮合机制试图解决一个困扰加密货币交易者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便是抢先交易。
这里不讲复杂的技术概念,只简单列举几个 FBA 的基本规则:
1. 将连续的交易过程拆分为不同的区间,在单位时间内统一批量执行交易;
2. 单位时间内所有订单的成交价格一致;
3. 隐藏订单出价金额,保护交易者的隐私;
可以看出,Injective 并没有直接采用传统交易平台中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订单撮合机制,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交易过程里最核心的问题,那便是公平。
在 FBA 交易模式下,传统交易平台中的抢先交易、高频交易套利等策略将不再生效。对于普通的交易者来说,这意味着曾经被各种套利者拿走的利润,被重新分配到了普通用户的身上,用户将可以在 Injective 平台上获得更好的交易价格。
当然,具体的实现原理较上文叙述更为复杂,限于篇幅这里便不再为读者详细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5)保险基金
对于任何一个衍生品交易平台来说,如何更好的控制风险,都是平台能否长期维持的关键。为了在价格剧烈波动时期防止交易的亏损方无法向盈利方支付利润,Injective 将抵押品清算时赚取的收益投入保险基金,以便在极端行情下保证协议的正常运行。
同时,用户也可以选择直接将资金投入特定的市场进行承保,以便获得更多的质押奖励。多种措施都将使得 Injective 的运行更加稳健,最大程度的保障普通用户的利益。
Injective 的生态
虽然 Injective 并不是一条专注于生态建设的智能合约公链,但是 Injective 却并没有采用封闭的开发策略,让官方的产品垄断整条应用链的基础设施。相反,Injective 选择了更为去中心化,也更加符合 Web3.0 精神的生态开放策略,在其上构建的生态也被称为 Relayer Ecosystem。
所谓的 Relayer,便是可以中继用户订单的独立节点,当然也可以被更简单的理解为不同的前端交易界面。
具体来说,便是 Injective 选择将前端开放出来,用户除了可以使用官方的交易前端 Injective Pro,也可以选择由其他开发者开发的其他交易前端,以便获得更加具有定制化的交易体验。目前在 Injective Hub 中的 Trade 栏目里,已经向用户提供了包括 Injective Pro 的共 5 个交易前端,供用户自由选择。
虽然用户使用的前端可能不同,但是所有前端都将共享统一订单簿的流动性。此外不同的前端将能够适应不同的监管政策,并可以兼顾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Token Economics
(1)利润分配机制
与许多交易平台发行的 Token 一样,Injective 同样采用了手续费收入回购平台 Token 的模式。具体来说,所有交易手续费中的 60%,都将用于回购并销毁平台 Token 也就是 INJ。(剩余 40% 分配给 Relayer Ecosystem 中的节点)
这种类似于股票回购的模式,在传统金融理论中有过详细的论述。那就是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回购公司股票取得的效果,与直接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无异。也就是说,采用了利润回购模式的 Injective,相较于其他交易平台如 dYdX 的纯治理 Token,其 Token 的价格有了明确的利润支撑。
因此,投资者也可以使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等传统模型,对其 Token 价值进行合理的估值。总而言之,这种实打实通过利润支撑 Token 价格的模式,是一种有下限但没有上限的成熟价值捕获模型。
而反观 dYdX,则选择把交易手续费完全转移到一家名为 dYdX Trading Inc. 的中心化公司名下。而 DYDX Token 的持有者,只能拥有 dYdX 的协议治理权。注意,是协议的治理权,而不是 dYdX Trading Inc. 这家中心化公司的治理权。也就是说,dYdX 协议产生的利润,与 DYDX 的持有者没有任何关系。
在有了 Opensea 上市的先例后,哪天 dYdX 再把 dYdX Trading Inc. 这家公司上市重新卖一次,恐怕也不会让太多人感到意外。
这里需要特别进行提醒的是,虽然 Uniswap 发行的 UNI 同样是不分配利润的治理型代币,但其主要原因是需要将协议产生的交易手续费补偿给流动性提供者,以补偿其承担的无常损失风险。这与 dYdX 这种转到一个由中心化公司控制的小金库的行为,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2)Astro 计划
在 Injective 主网上线后,官方团队也开展了相应的流动性激励计划,也被称为 Astro 计划。官方共提供了通证总量的 10% 作为激励,用于分配给生态的贡献者。在这其中,30% 将用于分配给专业做市商,剩余 70% 用于分配给普通交易者,该流动性激励计划将维持 5 年。
同时,平台还将依据用户的近 30 天交易费用与质押 INJ 的数量,将会升级到对应的 VIP 等级,一边享受更优惠的交易费率。
当然,同样限于篇幅的原因,更加详细的激励规则无法一一阐述,有参与意愿的用户建议直接阅读官方的活动文档。
尾声
在经历了多年的艰苦的开发及测试后,我们终于迎来了 Injective 主网的成功上线。从最初黑客松上一个小小的演示 demo,到今日一个成熟的交易平台公链,Injective 一直坚持着开放、去中心化的建设理念。
在当前各种协议为了更好的交易体验与效率而纷纷与中心化技术栈妥协的当下,Injective 这种坚持依托区块链构建产品,坚持 Web3 开放共享的精神显得难能可贵。随着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相信市场最终会奖励真正具有价值观的协议。
原文出处:,不代表云顶量化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云顶量化是币圈专业量化策略团队,团队成员均有3年以上金融量化实战经验,主要针对比特币量化(BTC),以太坊量化(ETH),狗狗币(DOGE),SHIB等各种虚拟数字货币推出资金费率套利策略和合约趋势型量化机器人策略。经过长时间实盘测试,策略的稳定型,实用型,可行性都是顶尖水平。